价值观句子名人名言(价值观的句子短句)

  认为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后再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学习,其他的事别管。从小把孩子教育得就不负责任,成为生活的旁观者。如果孩子从小不被引导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长大后就会我行我素。一旦这些道理在他们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价值观和信念时,这一生的失败就会不可避免。

价值观句子名人名言(价值观的句子短句)

  所以,对孩子从小就进行如何做人的品德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否则,光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不引导他做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知识没学会,人也没做好。

  认为批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的惟一方法

  认为孩子做错事就应该批评,否则会养成坏习惯。这对传统观念中的大多数家长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告诉你这一点是不对的。因为批评是要讲究艺术的,并非批评就一定能使孩子改掉缺点,相反破坏性的批评只会把孩子的潜能埋没,自我价值打消,毁掉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不用批评的方法改掉孩子的缺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孩子的成长是在优点被确认并且逐渐放大,进而替代了他的缺点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被确定而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最终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如果父母的批评是针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指向孩子本身,那么孩子会改正他的缺点。否则孩子会感觉自我价值受到伤害,感觉自己是低劣的,无能的。这样他不但不会改掉缺点反而会愈演愈烈,最后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

  所以,批评是一门很高的艺术,用不好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认为表扬孩子必然会使孩子骄傲自满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误区。任何一个精神的人都需要供氧者,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确认、表扬和鼓励,一旦缺乏这些,孩子的自我价值就难以建立起来。

  孩子的天性是要讨父母喜欢,对于孩子的真实行为父母给以确认、鼓励和表扬是建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关键,会激起孩子更向上发展。

  只有在孩子没有做到相应的程度时,家长便用虚伪并且夸大的语言虚情假意地去表扬孩子,这时才会导致孩子不知深浅,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或者时间长了他根本就不信你这一套了。

  所以,表扬孩子的行为并不必然会导致骄傲,关键是如何表扬!

  认为学习过度会累坏人,用脑过度会伤身

  我们的教育是被动式、填鸭式、强迫式的教育。我们家长也这样做,才会使孩子觉得课业量大。如果我们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那他们学习起来会很轻松。

价值观句子名人名言(价值观的句子短句)

  根据脑科学研究,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一个孩子在良性情绪下学习,他是不会受到伤害或感觉痛苦的。对学习来说这是没有因果联系的,我们无法改变外面世界,只能改变自己的主观认识。所以,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很容易轻松的事,他的潜能是无限的。他才会毫不费力地去学习,不需家长做多少事情。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工作量是一个心理的量,如果心理上一个尺度被超过原先的尺度,就会感到累。人的心理和智商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取决于他的心境,看他们怀着什么样的观念,什么样的心境去学习。现在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的潜能开发已经推到零岁,早期研究认为的从七岁教育做人,智能开发的观点已经不适用。实际上现在教育已经提前到胎教,在人零至三岁时是语言黄金期,这时把几种语言输入孩子脑中,他并不会全部记到潜意识里,但到七八岁时学习语言会特别顺畅,错过这个黄金期再学习语言要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有条件地爱孩子

  我们教育孩子时总说的语句:你要好好学习,我就会给你什么什么,就会怎么怎么样。只有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家长才会给相应的条件,这叫有条件的爱。

  有条件的爱会直接导致孩子根本学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我的行为是为了换取你的那个条件而做,如果一个人是在有条件的环境中长大的,它的自我价值根本就确立不起来。当父母无条件地爱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被爱的,我们才会产生安全感,产生自我价值感。

  当我们在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不能给相应的爱的时候,在孩子心中根本激不起做人的尊严和安全感,我们必须把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行为分开。即使孩子的行为恶劣,你仍然要无条件地去爱孩子。这是确保孩子自我价值形成的惟一方法,是父母的爱确立了孩子的自我价值。孩子的自我价值建立起来了,他的行为就可以得到调整,否则一味地指责孩子的行为一点意义都没有。

  卢梭说过:“我们待别人的态度实际上最终是别人待我的态度”。父母奴役支配我们,我们学会粗暴对待别人,是因为别人粗暴地对待过他。因为在人之初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当一个人有条件地被爱时,他就会知道爱这个东西是需要交换的,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否则只是一种交换。

  认为只要说一次孩子就应该记住,教一次孩子就应该学会

  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恰恰说明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太缺乏耐心。

  孩子们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才能把一个生活技能记住,请回忆一下马迪?金的诗。孩子们太弱小无法反抗就会记在心灵里,如果孩子的自尊心被伤害过,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有逆反心理是件好事,它说明孩子在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跟你战斗。他不问你的话对错,他采取的对策是对你所说的话一概对抗,这叫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说明他有自尊心,如果一个人自尊心被伤害,没有逆反心理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玩世不恭,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表面应付,实际不听;另一种是没皮没脸,一旦自尊心伤害,说什么都没用。

  自尊心是精神人的极点,要想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为真正的人,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自尊心。美国大教育家说过:“教育无小事。”所以说,只教一次就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经过反复行为,被鼓励,被确认,才学会最初的生活技能的。除了吃饭之外,其它生活技能都是要学来的。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

  放任不管让孩子自然成长

  有些家长太忙,采取放任态度,让孩子自然成长。有种理论说孩子在自然状态成长是最好的,实际并非如此。

  一个人的潜意识,它无时无刻不在运作。它把所有的周边信息接纳进去,要不进行教育,孩子会按照自己在周边环境中所采集的信息,在脑海中形成最初对世界认识。如果最基本的做人观念,最基本道理不通过行为,对孩子在脑海中进行确认,他是没有办法学会的。

  有些家长经常用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教育孩子这是非常荒谬的。在孩子心中,每一代人激发点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按他们这一代人的心理特征找出生存环境,找出他的生命的积极条件。每个人的激发点不同,对生命的体验也不同,我的教育思想是一定要把孩子当人,不能当动物或机器,这是一个根本点。要看他所处的环境,让他怎么成长。所以,我们教育孩子时理所当然地认为,曾经激励过我们的故事就能激发现代的孩子,这是完全错误的。美国每一代人都有独立的价值观。

  教育孩子时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要把做人的根本价值、根本规则贯输到孩子的脑海中。按照孩子的世界,按照孩子的激发点,把孩子激励起来。所以,教育孩子根本的黄金定律是引发主动情绪。如没激发出来而用强迫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放任不管孩子有可能顺其自然无法控制。孩子大脑中的信念及形成的观念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当你发现孩子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时就为时已晚。

  观念一旦形成,要改变是很难的,一个人最难的不是接受一个新观念,而是放弃头脑中已形成的旧观念。

  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输不起

  这是因为许多家长自己有过个人奋斗的历程,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肩膀上能更进一步。动机是良性的,也搭上了许多辛苦。令人可悲的是家长们用自己的爱心辛辛苦苦铸造了孩子一生的悲剧,原因就在于输不起。如果没有对孩子的刻责批评,孩子可能会好得多。

  如果孩子父母中有一个良性供氧者的话,不会形成大的偏差,只是动力不足。如果双方都是良性供氧源,孩子成为天才是很容易的。如果父母有输不起的思想怕孩子失败,怕孩子竞争不上去,怕孩子将来变坏,正是父母怕的心理把孩子推向父母所希望的相反方向。更甚者,正是父母把孩子一步步地推向了万丈深渊。

  用别人孩子的成绩跟自己孩子比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试图用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取得成绩来和自己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此来激励孩子。这样做其实是大错而特错。这样只会一次又一次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精神。让孩子永远会记住自己技不如人的感觉,各位家长一定不要滥用比较。

  我们所说的十六大误区,实际上就是十六大陷阱,我们用通常的错误方法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为希望中的相反的孩子。卢梭说过一句天才的话:“父母费了太多力气,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之后,然后又抱怨‘他怎么变成了这样的人’。”可谓经典名言,家长们应该牢记,并赶快觉醒吧!

media_span_url('https://www.dongjinyu.com/')

发布于 2025-02-13 22:02:08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
上一篇:霸气励志短句100句(霸气励志经典短句子) 下一篇:战略目标的含义(战略 目标)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