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价值条件名词解释(心理学价值条件名词解释汇总)

  心静体松,是古往今来先贤和名家们对太极习练的真知灼见,是太极拳道修炼的基本功夫,也是太极拳修炼者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和遵循的关键要诀。这指的是在运动时,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意识引导动作,思想上要高度集中,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心静用意”的原则应该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过程之中。

  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云:“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名师李亦畲说过:“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无定向,故要静。”拳经说:能动能静,道之圣也:动而不静道之病也。可见心神和心静在太极修炼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从而,笔者以为,在一定意义上说,心静比体松更难做到,因它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初学太极拳时,由于边想边做,动作上往往顾此失彼,精神容易紧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等动作熟练以后,思想就容易专一,心意自然会静下来,并且越练越宁静。太极拳功夫深、练得非常宁静的,当表演时,一片神行,可以把观众的情绪安定下来,往往观者肃静,专心欣赏。有些人把“心静用意”练成闭目养神的半睡眠状态,动作松懈随便,无精打采,并且把练套路的时间无限制地延长,也就是把静坐功运用到太极拳行功内来了,这和太极拳“静中触动动犹静”、提起精神、一气呵成等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静”的意义:

  从技击方面讲

  太极拳是内家拳,其套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动作有机组合而成,演练时要求按先后程序一丝不苟的惊醒,要意动势随,气、神、形融为一体。只有思想高度民主集中,一心一意地演练,心、眼、身、手、步法才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动作规范。否则,就会造成出手无定向,虚实不分明,起落开合忘要领等错误现象。

心理学价值条件名词解释(心理学价值条件名词解释汇总)

  从养生方面讲

  练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细、深、长、匀、缓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节奏的进行开合折叠运动,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吸收功能、排泄功能,经络气血得到畅通。

  如何做到“静”:

心理学价值条件名词解释(心理学价值条件名词解释汇总)

  要两方面着手做到心静。第一,要心正。也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武德。这是每个习拳者应有的心理状态和基本素质。习武应以防身御敌、增进健康、陶冶情操为目的,以弘扬太极文化、继承和发展武术事业、更好地造福人民为己任。尽可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于他人的幸福之中。如此毫不妄念,不求静而自静矣!

  第二,思想高度集中,用意念引导动作。练拳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预备式开始就要摒弃一切杂念,把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练的套路上,把拳理拳法和套路的“意识”通过拳架的外在形式,循序渐进、工整规范地表现出来,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势随神移。也就是说每个套路的肢体运动和神态变化,都是在拳理拳法“意念”引导下完成的。意念贯穿每个套路、每个动作,意念不息,动作不止。

发布于 2025-03-05 03:03:09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5
上一篇:精神病院的费用一个月多少钱可以走医保吗(一般精神病院怎么收费) 下一篇:哲学系不好找工作(哲学专业真的找不到工作吗)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