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发生金融危机货币需求如何变化)
到目前为止,美联储的招数都是如出一辙的。一再延长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美联储开始了正常化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就是将基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提升到了一个既不会刺激,又不会限制美国经济的水平。
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都为此策略喝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美联储正在套用前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2001-2003年极度宽松之后的2004-2006年加息周期——的剧本。正如前一次渐进式行动为毁灭性的金融危机和2008-2009年可怕的大萧条埋下伏笔那样,本轮被承诺会持续更长时间的正常化正在增加引发另一场危机的风险。
问题源自美联储,如同其他主要央行一样,已经变成了金融市场的奴隶,而非实体经济的管理员。这样的转变始自1980年代,当时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抗击通胀攻坚战的胜利,但美联储却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就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很多华尔街分析师认为,下一个加息的主要央行将是英国央行。而一些英镑交易员认为,从外汇市场释放出的信号来看,这种概率不太高。
投机者认为,在政策决策者试图刺激通胀之际,英国利率将维持低位。已经跌至十一年最低水平的国际油价施压英镑,令其对美元汇率跌至4月以来的新低。
这种政策前景预期与美联储的实际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旦预期成真,则意味着英国央行届时将保持七年按兵不动,而美联储则在本月推出了近十年以来的首次加息措施。
继六年前瑞典央行成为金融危机后首个实行负利率的央行之后,欧洲越来越多地区尝试负利率。笔者认为,对于欧洲央行来说,低通胀以及欧元走强的风险,可能会让它在负利率道路上越走越。
瑞典信贷市场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和个人不敢借贷,而非银行不愿放贷。所以,即便惩罚银行,未必就能达到贷款增加的效果。致使负利率效果并不明显,瑞典最终放弃了为期一年的负利率实验,将存款利率恢复至零水平。
下一次金融危机正在路上,罪魁祸首就是全球的央妈们,正如前一次渐进式行动为毁灭性的金融危机和2008-2009年可怕的大萧条埋下伏笔那样,本轮被承诺会持续更长时间的正常化正在增加引发另一场危机的风险。
过度依赖金融市场本身就是最大的祸患,美联储越是保护市场,其所面临的难题就越大,金融市场和美国资产型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也就越大。
新一轮金融危机正在酝酿之中;目前来看美联储不仅是“市场的奴隶”,可能更是市场的主宰。对于某些期限的美债来说,美联储几乎就是市场的全部。
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并非美联储独有。风险不在于美联储(更广泛层面来说是央行们)会诞下更多的“资产泡沫”,因为现在才担心这个问题已经为时太晚。大规模的股市和债市泡沫已经在酝酿之中。
——————————————————
更多原油投资资讯欢迎添加微信:cy8866632 【长按可复制】备注:朝阳
关注公众微信,更多事实原油投资资讯,操作分析与策略教学指导在线咨询
发布于 2025-03-22 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