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名人名事中国(关于信念的中国名人短事例)
(文/非翔,编辑/ 东来)
近日,有那么一个名字,时常被网友们提起,仿佛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一种魔力,弥漫着一种亲和、温暖。每每读起他的故事,就仿佛看到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在生根,在发芽,在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能从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拼命科研的故事中读出热爱,我们也能从他支援西藏16年的岁月中读出坚守,我们更能从她和藏族学生亲如一家的感情中读出真挚,他就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
一个人就是一座丰碑,在物质极度丰富的现在,难以想象有这样一位质朴的学者,毫不留恋一线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悄然来到世界屋脊的西藏,收集高原种子,开展野外调查,培养藏族学者。他是孤独的,因为他在这个物质世界的激流中逆流而行,执着而坚定;他也是热闹的,因为他的事迹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让彷徨者宁静,让迷失者前行,让信仰者坚守。
我们学习钟扬,首先就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不论是立志打响“植物保卫战”,还是表态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亦或者是表示喜欢西藏要一直留在这里…他的目标从来没有放松,他坚守的高坝从来没有泄洪,不论过程多难多艰,他都能迎难而上,奋勇突击,有这样的初心和坚守,才解释了为何他能在高血压,心脏肥大等疾病的困扰下,依然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因为信念使他强大,初心让他不可停歇。
我们学习钟扬,还要学习他“功成不必在我”的工作理念,钟扬矢志要为国家建设规模庞大的植物基因库。他深深的明白,未来国家间的竞争就是植物多样性的竞争。为此,他不惜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哪里高就往哪里爬,哪里险就往哪里走,作为我国植物学领域的专家,他自然知道自己是在为后人栽树,为子孙奔波。但他却毫不懈怠,反而以极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工作。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工作理念,不正是当下我们欠缺的吗?
我们学习钟扬,还要学习他简朴待己,仗义待人的生活态度。作为全国知名学府的著名教授,他对待自己却近乎苛刻,一条20多块钱的牛仔裤,穿了又穿,全身的行头,就只是那么几件户外装。可是,对待科研和同志,他却颇似大侠令狐冲一般,乐善好施,不吝丝毫,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才使他始终如白莲花般纯洁无瑕,令人钦敬。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我们虽遗憾未能与钟扬结识,但他的精神力量,人格魅力,如一泓清泉,涤荡灰尘,给我们信仰和前行的力量。斯人已逝,我们只有背起他的行囊,带着他的精神,继续前进。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委组织部
发布于 2025-01-22 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