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哲学家对生命的感悟)
哲学家的太阳狂想
和他的致命爱情
文 | 穆蕴秋
编 | 容 夕
以下文字节选自穆蕴秋新著《地外文明探索研究》第三章“天文学史上‘适宜居住的太阳’:思想源流及影响”,标题为编辑所加。
长久以来,和太阳本质结构有关的论题,如太阳光和热辐射的来源,太阳黑子现象的成因,一直是困扰天文学界的难题。十九世纪前后,几位科学人士——其中包括当时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提出了一种惊人的观点认为,太阳是适宜居住的。本章将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探讨 “适宜居住太阳”的科学思想源流,特别是前人未曾关注过的对幻想小说产生的影响。
1
一起袭击事件的不寻常辩护理由
英国《绅士杂志》(The Gentleman Magazine) 1787年7月刊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一起发生在伦敦广受关注的袭击事件。([1] The Gentleman Magazine. 1787-07. 636, 646.)
7月9日星期一下午大约一点至两点间,伦敦市议员博伊德尔先生(Boydell)的侄女玛丽·博伊德尔(Mary Boydell)小姐,同她的男伴、书商尼科尔(G. Nicol)先生在普林斯大街上散步,突然一人从后面跟上,掏出手枪向博伊德尔射击。所幸博伊德尔只是肩膀受到一点擦伤,其他并无大碍。
袭击者随即被扭送到伦敦治安官处,经核实,此人是当时伦敦知识界颇有名气的约翰·艾略特(John Elliot)博士。辩护人试图让法官相信艾略特博士精神不太正常,但是所列出的证据并不足以让法庭采信。
担任艾略特博士精神疾病检验工作的是伦敦的两位绅士,圣卢克(St. Luke)医院的内科医生西蒙斯(Simmons)博士和卡纳比街(Carnaby Street)的药剂师奥唐纳(O’Donnel)先生。西蒙斯博士说,他认识被告已经超过十年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觉得被告精神不太正常。一月份他接到被告的一封信,主要是讨论天体的,其中一页的内容特别引起了他的注意,上头的内容可以证明,这位惹出乱子的知识分子确实患有精神错乱的症状。艾略特这样写道:
太阳并不像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大火球,它的光来自一种密集的、遍及宇宙的光芒,这种光为太阳表面下的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光源,而从这样的距离之上照射下来,这种光并不会干扰到他们。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这颗巨大的发光体上有生命居住着,那儿和地球上一样,也生长着各种植物。太阳上有水,有干旱的陆地,有山,有溪流,有雨,天气晴朗;因为光的缘故,季节一直保持恒常不变;由此很容易设想,太阳应该是整个天球系统中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了。
法官没有接受这个举证,并反驳说,如果一个夸张的构想能作为患精神病的证据,是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宣判其他哲学家们全都疯了。
袭击事件随后在伦敦炒得沸沸扬扬,背后的隐情很快被揭开,艾略特与玛丽·博伊德尔是一对旧恋人,袭击事件是感情受挫的艾略特采取的一次极端报复行动。
《伦敦新门监狱完全档案》(The Complete Newgate Calendar)记录了这起袭击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2]Cook. C.T. The Complete Newgate Calendar[M].(London)Navarre Society. 1926, 4:165 - 168.)在法官否决了西蒙斯博士的辩护后,判定艾略特是否有罪的关键随即转移到物证上来。法官需要确定,在艾略特向玛丽·博伊德尔实施袭击时,他的枪是否装上了弹头。陪审团最后宣判,由于在枪内没有发现弹头,艾略特应该被判犯有轻度伤害罪。
不过,这样的判决结果对心理敏感的艾略特仍然是致命的。他无法接受这次袭击事件被宣告为有罪的宣判结果——很可能,无法挽回的爱情也让他心如死灰。艾略特最终决定通过绝食自杀,无论通过劝说还是强迫进食,他一直到死滴水未进。
据推测此图为故事女主角Mary Boydell的肖像画,作者Ozias Humphry,标题为Youth.(图片来自注释[3])
2
约翰·艾略特短暂的学术生涯
约翰·艾略特生于1747年,在正值盛年的四十岁,以悲剧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生前所进行过的科学研究工作,此后便绝少被提起。直至艾略特死后两百周年,1987年,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莫伦(J. D . Mollon)博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艾略特生前在生理光学和物理光学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早期基础性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3] Mollon, J.D. John Elliot MD (1747 - 1787)[J]. Nature. 1987, 329(6134):19-20.)这位在科学史上被隐埋多年的人物,才为世人重新知晓。
1780年, 33岁的艾略特开始在学术上崭露头角。这一年,他出版了生理光学方面的一本论著,《视觉和听觉的哲学观测》(Philosoph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Senses of Vision And Hearing)。书中的内容是艾略特通过进行一系列受虐实验(masochistic experiment)得出的结论。艾略特试图证明,对眼睛和耳朵进行机械刺激,会产生不同的特定感应,这种感应始终是和所施加的刺激方式相对应的。他正确地得出结论,人类不同感觉器官的传感器对应不同的传感频率。
1782年,艾略特发表论文《与医学有关的自然哲学分支原理》(Elements Of The Branch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Connected With Medicine),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补充。
1786年,艾略特出版论著《对光线和颜色的实验及观测》(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On Light And Colours),对可见光谱之外存在光辐射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概念。此外,后人从这部书中还能了解到,艾略特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从一个小孔或是一条小缝隙,对热体进行了仔细的观测。因此,莫伦认为,在早期光谱学史上艾略特应占有一小席之位。因为按照通常的认为,苏格兰博物学家、地理学家詹姆士·赫顿(James Hutton 1726–1797)才是第一个提出不可见光理论的人。1794年,赫特在一篇论文中明确谈到,可能存在一种低折射率,具有热能,但是视觉感官无法感应到的射线。([4]Hutton, J. A Dissertation upon the Philosophy of Light, Heat and Fire[M]. Edinburgh: Cadell, Junior, Davies. 1794.)而威廉·赫歇耳在1800年对太阳不可见光,即红外线的实测研究,更是众所周知。([5] Herschel,W. Experiments on the Refrangihility of the invisible Rays of the Sun[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00.90:284-292.)
事实上,除了莫伦提到的上述几种论著之外,约翰·艾略特的其他学术成果还包括:
1) 《有关生理学论题的几篇文章》(Essays On Physiological Subjects1780)
2) 《对英国、爱尔兰以及那些习惯称之为大陆地区的主要矿物水的性质及医学优点的说明》(An Account of the Nature and Medicinal Virtues of the Principal Mineral Water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and Those Most in Repute on the Continent 1781)
3) 《医学袖珍书,提供一种对人体偶发疾病的症状、病因,及治愈方法简短而通俗的解释》(The Medical Pocket Book, Containing a Short but Plain Account of the Symptoms, Causes and Methods of Cure , of the Disease Incident to the Human Body . 1781)
4) 《对酒精物质喜好的观察,给理查德·柯万的一封信》(Observations on the Affinities of Substances in Spirit of Wine. In a Letter to Richard Kirwan. 1786)
不过,目前为止艾略特所有学术成果中,真正引起科学史研究者关注的,只有他那篇在不寻常场合下以奇特方式被提到的古怪论文——其中讨论了太阳适宜居住可能性。
1801年,一位名叫奥古斯塔斯·伍德沃德(Augustus B. Woodward 1774-1825)的人士——此人本行是一名法官,1805年被杰斐逊任命为密西根州第一任审判长,业余则是一位兴致勃勃的科学爱好者,出版了一本名为《对太阳实质进行探讨》(Considerations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Sun)的小册子,把艾略特的太阳适宜居住观点当作一种荒谬的看法。伍德沃德认为,从事情发生的情形来看,宣布这种古怪看法的场景是奇特和有趣的,对一些法律人士而言,这是一桩前所未闻的笑谈。([6]Woodward, Augustus Brevoort. Considerations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Sun[M]. Washington:Way and Groff. 1801, 22.)
差不多又过了两个世纪,美国戴维森学院(Davidson College)物理系的罗伯特·曼宁(Robert J. Manning)1993年在《科学年刊》(Annals of Science)发表文章《约翰·艾略特和适宜居住的太阳》(John Elliot And The Inhabited Sun),才尝试从全新视角重新审视这一事件。([7]Manning, Robert J. John Elliot And The Inhabited Sun[J]. Annals of Science. July 1993 , 50(4):349 – 364.)本章将在曼宁研究基础上,对艾略特太阳适宜居住观点的思想来源作进一步考察。
穆蕴秋,《地外文明探索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定价:58元。
发布于 2025-02-27 0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