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指出人生有三种境界(冯友兰先生指出人生有三种境界吗)
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分层探索是古今中外诸多学者思考人生问题的一条重要思路,也是诸多宗教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之一。
在二十世纪中国哲学领域,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学说可以说是这一思路上的典型代表。
冯友兰在《新原人》中写道:
“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
“境界”一语源于佛学。《无量寿经》上说:
“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入楞伽经》上也说:
“我弃内证智,妄觉非境界。”
如众明灯,各遍似一
在佛教中,境界直接意义是“环境”“情景”,转为“阶段”六义,在佛教特指其觉悟的程度。冯友兰借用此语,是指人对于理世界的体认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主观精神状态。
境界是每个人借助自己的觉解能力所建立的主观精神世界,对于觉解者来说,它就是他自己建立的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冯友兰以对理世界的觉解程度为衡量标准,把人生中的境界大体上归纳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认为人觉解能力是有高下的,因其对生活的觉解能力与程度使得人具有不同的生命境界。
觉解是人的认识程度,也即佛教所说的“明”,不觉解就是“无明”。宇宙间若没有人,没有觉解,则整个宇宙是在不觉之中,是在无明之中。因为宇宙有人,有觉解,宇宙间方有“始觉”。
知无知,乃真谛
不同的人对事物有不同的觉解,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冯友兰认为:
“世界是同此世界,人生是同样底人生,但其对于各个人的意义,则可有不同。”佛教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世界,在表面上似乎是所有的人共有一个世界,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各自不相同的世界。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证真如的境界。照佛家的说法,真如是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是不可思议的。正真如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证真如的境界 亦是不可思议的。所谓“言语道绝,心行处断。”
心灯APP:分享佛学知识、禅理故事等。阿弥陀佛,感恩您的下载。
发布于 2025-09-20 0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