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客户的意思(目标客户的意思和造句)
顺丰上市了,但存在的问题是否需要解决--金拐棍理财资讯平台
顺丰2月24日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说:“从今天开始,话不能随便说,地方不能随便去”,同时他也提醒同事:“少说话多做事”。
王卫在2011年时曾表示过自己对上市的态度,说“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顺丰控股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2300亿。顺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始终没有把电子商务(O2O)做起来,顺丰优选也经过了多次的整合,原来从顺丰速运中独立出来,现在又重回顺丰速运的怀抱,顺丰嘿客经营似乎也是举步维艰。听说,王卫一直在想,为什么京东和刘强东可以把物流做起来,而他和顺丰不能把零售做起来。
金拐棍觉得,王卫的思考,可以引发许多创业者的思考,因为这个问题是个棘手的商业问题,金拐棍有几点不成熟的思考,拿出来供大家讨论。
顺丰没有想清楚,实体店意味着什么
顺丰在物流行业之所以成为领头羊,是因为他的服务,物流需要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速度够快,寄件人和收件人都希望物品在交易的那一刻能够迅速完成。
顺丰的嘿客,既然都已经有了实体店,却没有能够得到即时反馈的实物,看着图片,想要的却不能立即就拿走,这种体验比在家里网上购物的体验糟糕,因为线上购物,客户有一个等待商品的心理预期,人们选择到店里购物就是不希望等待,就是现在要拿到想要的东西。
如果客户愿意牺牲等待的时间,嘿客也要给一个理由,难到是顺丰的商品更加实惠,换句话说,客户可以等待但是买到的一定比实体店里的商品便宜。
便利店应该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体验
顺丰嘿客目标客户群体不明确,一个线下的网店,服务的群体是谁?线上应该是对年轻人,线下是不会上网的老人。来实体店的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是希望能够看到和拿到或者体会到实物,否则要实体店的意义在哪里。
嘿客不知道最初的构想是不是做体验店,可能误解了体验店的功能,体验店也需要实体才能供人体验,体验后客户可以自由选择是现在就要产品还是通过网上订购获取比实体店更加优惠的产品。
顺丰嘿客应该是要做零售店。零售店的用户需求在哪里?可以参考7—11便利店模式,在电商冲击零售业的时代,7-11的营业额没有受到影响,为什么?它的第一点,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店面里有满足客户最基本功能的产品,其次,它不断地接受客户反馈,直到找到真正符合要求的好产品,再次,给人一个可以信赖的直观感受,干净、整洁、可靠。24小时服务理念,让客户体会到,无论是需要还是不需要,它都在那里等待被需要。这是一种体验的一种。
《必然》的作者凯文凯利这样写道,未来30年,在任何一个我们想要个性化定制的领域,比如教育、运输、医疗和零售,过滤器服务都将会出现。注意力是未来唯一有价值得资源。未来,注意力将向体验迁移。金拐棍体会凯文凯利的意思是,便利店零售商给客户的体验,应该是省时、省力、省脑的便利。
顺丰没有利用好自己的物流优势
有时购买京东的商品,不是因为它的商品真的就比别人家的好,而是因为京东的物流够快,物流本应是顺丰的优势。可正是因为顺丰快递业的优势,使它懒于思考它的快递模式还有哪里可以进步的地方,物流的成本可以在哪里减少?
顺丰嘿客店,是基于它本身物流网的思考,认为这种图片模式加上顺丰物流本应该能成,基于物流网的思考没有问题,但是丢弃便利店的本质,所以至今还没有成功。物流可以支持便利店,便利店同样可以支持物流业,这中间的商业模式如何融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思考商业发展模式。
早在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就曾经提出:“物流是企业经营中不为人知的第三利润源泉”,他还强调,掌握物流是企业在提高销售额、降低生产成本之外的第三个获利来源。
7-11为了节省物流成本,改变了以往由多家特约批发商分别向店铺配送的物流经营方式,转为由各地区的窗口批发商来统一收集该地区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向所辖区内的店铺实行集中配送。而顺丰物流,只思考自己的优势,没想清楚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
最后,金拐棍觉得,在商业世界里打仗,灵活的经营理念是必须的,顺丰嘿客店面不想留库存,变成了没有库存,而没有思考如何去库存;7-11的物流模块化模式,值得希望做线下做零售商的企业认真思考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让你的产品有生活场景化(需要和值得)。改变经营理念,拆掉思维墙,就有机会成功。
发布于 2025-09-21 1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