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特征有支撑性吗为什么(信念的特征有支撑性吗为什么呢)
作者:王浩(快哉风) 作家、媒体人。
这个话题,是看了网上不少言论有感所致。
有不少愤青断言说,与俄罗斯人、阿富汗人、德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甚至越南人相比,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显然缺乏武勇精神,原因是受儒家文化的毒害太深,几千年来贪生怕死之辈层出不穷,抗战时出了那么多汉奸就是明证,连岳飞都感慨“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矣”,可见,不怕死在中国是件多么艰难的事。相比之下,就算我们的敌人日本人,不但不怕死,还不怕疼,比如切腹,先正襟危坐,用短刀在肚皮上划个十字剖开,然后再由帮手砍去脑袋,虽然行为野蛮,但多么英勇云云。
千古艰难唯一死。人怕疼怕死是天性,是生理属性,只要思维和神经正常,谁都会怕。但要说儒家文化就代表懦弱不抵抗,就纯粹是不学无术信口胡扯了。儒家文化体系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道之以德,教导人要有“舍身取义”的气节,中国自古至今视死如归的忠义之士多如牛毛,不怕死也不怕疼的儒士难道少吗?且看下面几个勇悍程度超出今人想象的中国人,都是清一色的书生,希望刺激一下颓丧的网络士气:中国人,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怕死。
一、教你怎么锯我的孙揆
孙揆,唐代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人。第进士出身,历任户部巡官、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京兆尹。这一串头衔清晰地告诉我们,他是个文官,京兆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不过,逢到战乱期间,文官也要上战场。
唐昭宗在位年间,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朝廷决定讨伐山西一带的沙陀军阀李克用,命孙揆为兵马招讨制置宣慰副使(后授予昭义军节度使),率三千兵出征。
图:孙揆画像
时值八月盛夏,史载,孙揆“褒衣大盖,拥节先驱”,就是说,他穿着宽大的长衣,在遮阳伞盖簇拥下,手持符节昂然骑马走在最前面。
这一幕,如果出现在文士游历京郊的山村,还算适合,但出现在讨敌的前线,只能说朝廷委实用错了人。
特别是,他即将遭遇的对手是天字第一号的沙陀猛将——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的名头我想不用再多介绍了,战场所向披靡的他有唐末五代第一猛将之称。果然,在山西长子谷一带,李存孝仅用三百骑兵伏击,一个冲锋就冲垮了孙揆的部队,孙揆被抓,被押到太原的李克用面前。
李克用对孙揆倒是很尊重,下堂行了礼,感慨道:“您应该在庙堂上做官啊,为何亲自上了战场?”当场劝降,许诺孙揆当河东副节度。不料孙揆毫不领情破口大骂:“我是天子大臣,兵败当死,怎么可能服侍你这个小小的一镇之使?”
独眼龙李克用本不是善辈,听了后勃然大怒,蛮性发作,吩咐手下拿大锯子来,要把孙揆活活锯成两截。谁料锯人是个技术活,才锯了没几下,锯齿就在孙揆身上打滑,锯不下去了。孙揆骂道:“死狗奴,锯人要夹着木板锯,你们这些蠢货哪里懂!”行刑者这下开了窍,果然拿来两块木板夹住孙揆,终于顺利开锯,孙揆一直到死骂声不绝。
“死狗奴,解人当束之以板,汝辈安知?”看到这段《后唐书》文字,如果不倒吸一口凉气的,对孙揆老兄心生敬意甚至惧意的,你绝对是条心硬的汉子,够资格活在唐末了。
唐末乱世,能占据一方的无一不是残暴之辈,黄巢、秦宗权拿人肉做军粮,朱温、李克用杀人如草芥。顺便说一句,活捉孙揆的李存孝,最后也被干爹李克用用车裂酷刑处死。只不过,车裂不用李存孝教,五马分尸的活计,那个时代的刽子手用得纯熟无比。
二、割肉断舌都不惧的颜杲卿
提起大书法家颜真卿,中国连很多小孩子都知道其名。至于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就没有多少人了解了。不过,在古代情况可正好相反。文天祥在《正气歌》里便有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张睢阳是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张巡,叛将尹子奇抓到张巡后,问:“听说你每次打仗都眦裂齿碎,为什么?”张巡回答道:“那是因为我恨不得吞了你们这些叛贼!”尹子奇不信,用刀撬开张巡的嘴,果见牙齿只剩下三四颗。
颜常山就是守常山(今河北正定,三国名将赵云故里)的颜杲卿。
图:颜杲卿画像
颜杲卿,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安史之乱中,颜杲卿是常山太守,和儿子颜季明一起抵抗叛军。安禄山的叛军围攻常山六天,颜杲卿昼夜督兵防守,直到井水枯竭,粮食、弓箭用光,终于城破被抓。
叛军为迫使颜杲卿投降,把刀架在颜季明颈上说:“你投降,就不杀你儿子。”颜杲卿不回答,儿子被杀。后被押到洛阳安禄山面前,因为颜杲卿曾在安禄山手下为官,所以安禄山一见面就大怒:“老子提拔你当太守,你竟敢抵抗我?”颜杲卿瞪圆眼睛骂道:“你本是个在营州放羊的羯族奴隶!皇帝那么宠信你,你却反叛!我世代都是唐臣,恪守忠义,恨不得宰了你报答君恩,怎么可能跟从你?”
安禄山怒极,把颜杲卿绑在天津桥柱上,命令行刑者用刀子割他的肉当场吃,颜杲卿骂不绝口,行刑者用钩子割断他舌头,问:“还能骂吗?”颜杲卿毫不屈服,口齿不清依然含混痛骂,至死方休。
真是一条不屈的舌头!
颜杲卿骂贼而死,他弟弟颜真卿也毫不含糊。唐德宗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七十五岁的颜真卿被朝廷派去宣慰李希烈,意在劝导安抚。谁知颜真卿一到,李希烈就派千余名手下环绕着颜真卿,谩骂朝廷,拔刀恐吓。颜真卿神色不变,道:“你们知道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他就是我哥哥!我已经快八十岁了,情愿守节而死,岂能受你们威胁?”
李希烈最后将颜真卿拘押,威胁的花样层出不穷。他命人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放风说要活埋颜真卿,颜真卿见到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多搞这些把戏!”李希烈的手下在柴薪上浇上油点火相威胁,颜真卿二话不说就自己往火里跳。终于,李希烈见老爷子始终不屈,派人缢杀了他。
对颜杲卿兄弟的壮烈,用欧阳修的话形容:“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图:颜真卿《祭侄稿》
这幅图,就是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颜真卿《祭侄稿》。在颜杲卿父子死后,他亲到常山寻找遗骸,结果只找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写此稿时极度悲愤,顾不得笔墨的工拙,字体随情绪起伏不定,纯是书者功力的自然流露,在书法史上很罕见,与王羲之《丧乱帖》大有瑜亮之比。
三、剥皮大呼浑身清凉的李如月
李如月,广东东莞人,南明永历时担任御史。
南明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年),李定国攻破桂林,抓到了降清的原南明庆国公陈邦傅父子。把持朝政的秦王孙可望,命令将陈邦傅父子剥皮揎草,将尸体送往安龙等地示众。
安龙是贵州西部的一个小县城,当时却是偏安的南明朝廷的行都。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在被吴三桂擒杀之前,一直处在西南的张献忠残余部队的羽翼下。
陈邦傅受南明重用却兵败降清,被处死本是理所应当,但死刑不出自皇帝而出自孙可望这就是搀越了。于是李如月上疏劾奏孙可望“擅杀勋将,无人臣礼”,这固然是文人的迂腐,也是因为作为正统官员,他非常轻蔑孙可望这帮农民起义军的身份。永历帝当然不敢得罪孙可望,责打了李如月四十大板,也有大事化小之意。
谁知李如月是个倔性子,挨了板子后他另抄了一份奏疏,居然直接递交到孙可望派驻安龙的总提塘张应科手里。孙可望得到张应科报告后大怒,命令张应科立刻把李如月剥皮示众。
李如月固然迂腐,但他是御史,有监察弹劾百官的权力,自古除了昏君权臣,没有一言不合处死言官的理,更不用说剥皮的酷刑。孙可望的跋扈实在令人心惊。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安龙逸史》里详细记载了李如月之死,读之毛骨悚然。
张应科命人把李如月绑在朝门外,在他面前放下一筐石灰,一捆稻草。李如月问:“为何用这些东西?”其人回答:“是揎你的草!”李如月叱道:“瞎奴!此株株是文章,节节是衷肠也!”
接着张应科站在台阶上,手捧孙可望的令旨,喝令李如月下跪。李如月骂道:“我是朝廷命官,岂跪贼令!?”张应科喝令手下把李如月按倒在地,先从脊背剥皮,然后是臀,李如月大呼道:“死得快活,浑身清凉!”又大骂孙可望不止。行刑者又砍断他手足,开始剥前胸,李如月气息奄奄犹微声恨骂,剥到颈脖时李如月才气绝而死。
随后李如月的人皮被石灰吸渍,填入稻草缝上线,吊在北城门通衢阁上示众。
张献忠七杀图,来自网络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喜欢剥活人皮。朱元璋是剥贪官皮,他儿子朱棣是剥忠臣皮,张献忠则是剥一切不服者皮。孙可望是张献忠的养子,在剥皮手法上直追他干爹。因为这件事,鲁迅曾在文章中讽道:“大明一朝,以剥皮始,以剥皮终,可谓始终不变。”
四、
再闲说几句。
上面写的三人都处在乱世。在冰冷的钢刀架在脖子上,烧沸的油锅摆在面前时,一个人的本性才最真实。
暴君朱棣打到北京篡位后,制造了多少人间惨剧,让后人知道什么叫铁汉,什么叫气节——方孝孺十族被诛毫无悔意,铁铉被割耳鼻骂不绝口,陈迪被逼吃子之肉兀自不屈,这样还不算完,朱棣把他们的妻子儿女一股脑发配到南方妓院当妓女贱奴,一当病死老死就下旨道:“着去喂狗!”
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这些孱弱的书生,在被锯被剐家破人亡时还能骂不绝口,难道他们的神经迟钝到感受不到疼痛吗?万人敌的关羽刮骨疗伤面不改色,被后世尊为神人,那么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呢?我始终认为,这些现代人看来固执不知变通的士大夫,才是我们汉民族的脊梁!
说文人比武人懦弱怕死,真的大错特错,武人临难苟免、朝秦暮楚的难道少吗?
安禄山起兵造反,河朔尽陷,唐玄宗叹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得知尚有颜氏兄弟两个书生举起义旗,玄宗才转而大喜。
五代是武人的天下,欧阳修编修《五代史》时,写“死节”这一篇才寥寥三人。连他自己都不禁感慨: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蒙古人一路杀到江南,满清区区十万人顺利灭了大明,这其中,有多少倒转枪口的降将在打先锋?别的不说,数一数二十四史里记载的南宋遗民和明末遗民,有多少读书人又有几个武将就知道了。
说到底,儒家文化仅是替某些不愿正视历史的集团背黑锅,恰恰是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今天的中国人才更怕死。
发布于 2025-07-27 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