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哲学著作(最著名的哲学书籍)

  

  作为近代中国一位举足轻重的军人政治家,蒋介石瞧不起坐而论道的文人书生,但他本人却酷爱读书。光1919-1945年间,蒋日记所记的阅读(含请专家讲读)书目就近200种,其中中国古籍(经、史、子、集)80多种,新书(清末民国时期所著译)100多种。

  虽然,蒋介石不像毛泽东那样“读书破十万卷,藏书十万册”,但他读书不习惯快速地泛读,而是偏爱缓慢地精读。读每一本书他都要从头至尾读完,少有中辍。其中有少部分书是常年反复读,读三五遍甚至更多遍。蒋不仅数十年持之以恒地读书,也数十年持之以恒地写日记,其阅读书目和读书感怀常记载于日记中。

  蒋介石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取向、阅读偏好都十分特别。更鲜为人知的是,下葬时,其灵柩中除了象征他一生荣誉的勋章与党旗以外,还有他生前最常阅读的四本书。究竟蒋公一生最钟爱哪些书呢?随其入葬的又是哪四本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

  

  蒋介石虽留学日本,但一生都保守着传统读书人的阅读偏好,喜欢阅读古籍。爱古籍这点和毛泽东很像,但毛泽东喜读史、蒋介石爱读经。蒋读经书,多是反复读。而他对于《大学》的评价最高。1934年9月,他在庐山给受训的军官将领专门讲解的就是《大学》之道。

  蒋介石幼年时就背诵《大学》无数遍,在他眼中《大学》之道,是由内在的德性之修养,到外发的事业之完成,为一贯不断进取开展的过程,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哲学,它将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包罗无遗,把个人的内在修省以及向外发扬的道理,发挥到了极致。

《中庸》

  

  蒋公也十分推崇《中庸》,在日记中,他曾多处记录读《中庸》的感想。1936年3月,蒋在南京陆军大学专门讲解《中庸要旨》,认为《大学》以格致诚正为本,而《中庸》以慎独存诚的‘诚’字为体,《中庸》是本体论,《大学》是方法论。

  他认为如果能细心研究《中庸》一书而得其要旨,立身处世,便可以受用不尽。此外,蒋反复强调,《大学》《中庸》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由修身做起,最终以“平天下”为目标,是中国固有政治哲学之精微博大、高明切实之处,为外国的政治哲学家所不及。

《曾国藩家书》

  

  蒋介石十分推崇清代政治人物曾国藩,一生受曾国藩的影响非常大,可谓对其的喜爱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一本《曾国藩家书》常被他置于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是模仿自曾国藩。曾国藩对蒋介石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他读曾的书,着眼处亦在立志养气、立品修行方面,处处以曾国藩为道德楷模。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并喜欢在日记里三省吾身,蒋介石跟着学写日记,还在日记里痛骂自己,注重修身。蒋原先生性好玩,风花雪月,后来学了曾国藩,才改性子,可以说他能成为一党一军一国的统帅,很大程度是他学曾国藩的缘故。

《孙子兵法》

  

  蒋也喜爱阅读军政谋略与治术方面的书籍,而他一生读得次数最多、谈到也最多的首推《孙子兵法》。1930-1937年间,蒋日记中几乎年年都有读《孙子》的记载,且每有叹为观止之慨。蒋读《孙子》强调学以致用,从中汲取军事谋略与治兵之术。

  蒋介石虽然对《孙子兵法》引用甚多,涉及其多个篇章,但最重视的是“计篇”,尤其强调其所提出的“五事”的军事原则。“五事”指军事战略的五个要素,即道、天、地、将、法。蒋介石一句话概括了这五事:要明确作战的目标——主义,利用天时,判别地利,提高将领作战能力,严明部队纪律。

最有名的哲学著作(最著名的哲学书籍)

《圣经》、《荒漠甘泉》

  

  《圣经》和《荒漠甘泉》是随蒋介石入葬的其中两本。《圣经》是基督教的宗教经典,而《荒漠甘泉》是著名的基督教灵修书籍,帮助许多基督教徒和非基督教徒在困境中重获希望。蒋介石对于基督教在一开始是犹疑和不完全信任的,但由于夫人宋美龄全家信教,蒋介石也因此受到了感染。

  蒋介石对基督教的信仰成为了他后来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后来内战的失败,还是被迫迁往台湾,他都没有转弃自己的信仰,坚信天父不会亏待他。而愈到晚年,蒋介石对于“天父”的依赖愈为强烈,不仅要事都要问卜,并且无论结果都相信是天父的意志。毫无疑问,基督教的信仰对于晚年的蒋介石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

  

  蒋介石去世后随其入灵柩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本基督教经典外,还有《三民主义》和《唐诗三百首》。这三类书,分别代表着蒋介石的三个身份:虔诚的基督教徒、国民党领导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追随者。相比起其他书,《唐诗》更带着些许柔情色彩。

  1975年,清明节将至,89岁高龄的蒋介石呼唤身边的护士为他念诵几首描写清明的古诗,当请护士诵念黄庭坚的《清明》“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时,蒋介石因衰老和病痛而憔悴的面容起了变化。不论是生前曾叱咤风云、左右时局的大人物,还是平凡的小人物,大限将至,都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尊卑贵贱其实并无区别。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蒋公依旧是深入骨髓的。

《王安石集》、《张居正集》

  

  蒋介石也喜读传统人物的传记与文集,在中国古代政治家中,他对王安石和张居正更是情有独钟。王安石与张居正是宋明时代两位推行大规模改革措施的政治家。

  蒋介石读王安石的文集,敬佩其变法的勇气,认为中国要转弱为强,也必须推出新制度。对于张居正,蒋十分推崇其“治术”,并认为自己的气节、才情与机遇,与张居正十分相似。1939年1月7日,他亦指定干部看《王安石集》与《张居正集》。

《孝经》

  

  《孝经》为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对于蒋介石的一生尤为重要。他在1934年5月13日里写道:“晚诵《孝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6月14日,其母亲忌辰之时,他亲手书写《孝经》开宗明义章,说:“甚思遗留后人,使其孝弟立业,以补吾过也。”1937年2月11日,在温读《孝经》之后,他记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END

最有名的哲学著作(最著名的哲学书籍)

发布于 2025-05-16 16:05:11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
上一篇:世界杯主题曲gogogo试听(世界杯主题曲gogogo是哪一届) 下一篇:教育哲学的理论(教育哲学理论和人性的关系)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