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怎么翻译(哲学怎么翻译过来的)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有名师指路自然是极好的,假如没有,那就只能去读书阅人,即人生两大幸事:读好书,交高人。

哲学怎么翻译(哲学怎么翻译过来的)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看过的书和所见的人。书和人改变的都是一个人思想,思想决定言行,言行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而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网上常说的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换圈子,也是此理。

  不过圈子不是那么容易换的,马云史玉柱王健林他们的圈子你若能进去,自然犹如一步登天,问题的关键是你进不去。因而,圈子是一定要换的,但书不可不读。若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那么,读好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毛泽东藏书十万余册,文史类图书占到三分之一,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因此,历史传记传统国学是为必读。

  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直译成中文其实是热爱智慧的意思。日本学者西周首先用汉文哲学二字来翻译,康有为等人将日本的译称引入中国。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思路才有出路,思路哪里来,学习然后思考。思考启迪智慧,而哲学就是万千智慧的结晶。因此,思想哲学是为必读。

  我小时候机缘巧合读过两本传记,一是《希特勒传》,一是《张子强传》,这两大传记影响着我一生的性格和命运,就如李嘉诚所言,不要总是看成功人士的传记,多读读失败人士的故事。

  不善于学习的人,给他再多的书也没用,不善于学以致用的人,学再多知识也是多余。现如今最有学问的不是人,而是百度。没有学习力的人,打开百度都不知道应该搜索什么。

  我读书的速度是极快的,最多的时候一天读过两本。表面上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本质上是现如今的书也进入快餐时代,没必要去细品,只需要汲取营养精华为我所用即可。

  我曾分享过我的读书三原则,第一点是读出来,阅读阅读,自然要边阅边读,四书五经兵法名著,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我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文史哲学类书籍不是小说,所以要认真对待。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读出来,你未必有深刻的理解或记忆,但你的潜意识正悄悄记录着这一切。我们小时候学成语,朗诵课文,就算记住了也未必理解其中的深意,但它们留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哲学怎么翻译(哲学怎么翻译过来的)

  读书三原则第二点,画出来。毛泽东的恩师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对这条经验非常赞赏,这条治学求知的经验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毛泽东读书时,凡是自己的书,总是备好朱墨两色的毛笔,圈点批注必不可少。

  我这人有个不好的习惯,不借书给别人,但喜欢借别人的书,而且借了还不还。究其原因,我的书都有笔记批注且字迹潦草,同学说是鬼画符,借出去别人也看不明白,所以我不借。别人的书借给我,我也会做笔记批注,就算他拿回去也影响视觉,所以我一般借书不会还。

  读书三原则第三点,写出来,边阅读边思考,把收到的启迪马上记录在空白处。灵感稍纵即逝,我之所以把我出版的每一本书都要求留白,便是这个原因。梁启超曾经给一本书做批注,结果书没多少字,批注写了上百万字。

  孙正义两年读书四千册,足足分析四十个行业。最近最火的一本书叫《习近平用典》,其中收录了习近平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百多个典故,可见习近平阅读量之大。林彪也说过,话要少说,书要多读。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深知一本书从构思到出版这期间的艰辛,因而喜欢大家以后不要再轻易去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在我看来,有时候改变一个人真的只需要一句话,如果一本书里有一句话让你醍醐灌顶若有所悟,那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杨元状,新锐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会员)

发布于 2025-04-04 05:04:08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上一篇: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是病句吗) 下一篇:关于目标管理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去组织实施的信息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